《长安的荔枝》读书随记

《长安的荔枝》读书随记

李善德,《长安的荔枝》中的主角,五十有余,还在长安城里安居于一个九品小官,一生过得懦弱,为人和善,不与人结仇,平日间的乐趣似乎只在于和自己的二三好友一起饮酒。上头下来了一个转运荔枝的职位,从岭南把鲜荔枝运到长安,五千里路程,放在现在,能够轻松送到,可是古代,这仿佛天方夜谭。
阴差阳错,稀里糊涂,李善德被设计领命运送荔枝,我看到这里的时候,我脑中还在想作者莫不是要在文中给李善德创造一种前所未有的奇思妙想助他完成任务,但却不曾想到,作者强调了李善德的算术功底,通过精密的计算和实打实的实践,李善德做到了让荔枝保鲜11日不坏。
做到如此精妙的完成任务,确实说明了李善德的能力不凡,但是人生二三十年蹉跎而过,他却依然还是一个九品小官,只看开头的时候我以为作者要给他开金手指,塑造一个一直默默无闻,还要藏拙的李善德,然后突然被发掘一展自己能力,走向人生巅峰,在朝成为一个有分量的官员;细细品完中间细节,他与杨国史的一番话道出了因果关系:
“他的声音不知不觉高了起来:这些农户俱是三等贫户,每年常例租庸调已苦不堪言。下官去找到的那个村落,家无余米,人无蔽衫,连扇像样的屋门板都没有。如今平白每户多了九贯五百钱的负累。让驿长如何不逃?让村落如何不散?””
“李善德不避不让,目光炯炯:“为相者,该当协理阴阳,权衡万事。荔枝与国家,不知相公心中到底是如何权衡,圣人心中,又觉得孰轻孰重?””
原是因为李善德这个人太过正直,运送荔枝途中,他目睹了百姓疾苦,而朝廷却只为了几颗荔枝就消耗了几千贯钱,还要反从百姓手中薅钱,美名其曰赚的,而多个驿百姓流散;二十多年的树说砍就砍,运送途中的人力物力消耗数不胜数,这些事情都经由他手,为人臣子,不得不做,将荔枝送进长安,原应嘉奖,而他宁愿不请功,得罪右相也要说出自己一直所信守的原则。这过程中间他不是没有犹豫挣扎过,冒犯右相,不是一件小事,他成功运送荔枝的这件事的功劳可能也抵不了右相的震怒,毕竟杨国史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捏死他轻而易举,他的背后还有妻子女儿,牵一发而动全家,不过他有幸遇到了一位知音妻子,她愿意支持他做的一切决定,在和妻子商量后,他还是决定遵从本身。很真实,有能力又怎样,若是处理不来复杂的朝廷中的人际关系,或者说挡了别人的路,被打压才是正常会发生的事情,完全不理想化,反而很现实的一个故事。
《长安的荔枝》塑造了很多个性鲜明的人物。李善德的两个好友:杜子美、韩承,杜甫还是我们认知中那个有气节的大诗人,当时还未像后世的他这样出名,但仍是一个忧国忧民的骨气诗人,韩承是一个偏聪明圆滑一些的好友,把官场中的种种看得十分清楚,总能教李善德一些官场处事之道。运送荔枝中遇到的胡商苏谅,真正的将李善德当成了朋友,他欣赏李善德的才能和人品,同情他的遭遇;保护李善德免遭暗杀,逃离虎口的奴隶,遇到了李善德的时候才第一次被当成了一个有人格的人,他感谢李善德知遇之恩,以死相报;荔枝少女阿僮属于“城外人”,不被“城里人”所尊敬也不屑于与他们打交道,却和李善德成为了忘年交……很喜欢阿僮,十分真诚的一个女孩子,性格鲜明,不受一点世俗染指,还有一只花狸猫,每日单纯快乐的兴种荔枝,向往羡慕她的生活。
马伯庸在文后说明中说“你会发现,上头一道命令,下面的人得忙活上半天,有大量琐碎的事务要处理。”,“一将功成万骨枯,其实一事功成,也是万头皆秃。”,是这样的道理,我觉得他总结的很对,这本书的读后感就只写到这里吧,不过将我换到李善德的位置,我肯定做不到他如此的通透,十分敬畏这一角色。


本博客所有文章除特别声明外,均采用 CC BY-SA 4.0 协议 ,转载请注明出处!